close

 

身為一個BC迷,加上題材也很吸引我,這部電影讓我從開拍就開始等,可說是期盼已久啊! 上映的第二天立馬衝早場去看!!

這部片是改編自亞倫圖靈(Alan Turing)的真人真事,並獲得奧斯卡八項提名及最佳改編劇本獎。得獎人Graham Moore的得獎感言也是今年奧斯卡我最愛的片段之一。

"When I was 16 years old, I tried to kill myself. Because I felt wierd, I felt different, and I felt like I did not belong. And now I'm standing here. And so I would like this moment to be for that kid out there who feels like she's weird or she's different or she doesn't fit in anywhere. Yes you do, I promise you do.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And then when it's your turn and you are standing on this stage, please pass the message to the next person."

「當我16歲的時候,曾想自殺過。因為我覺得自己怪異,覺得跟別人不一樣,覺得無法融入。而現在我站在這裡。所以我希望這一刻可以對那些覺得自己怪異,覺得自己不同,覺得自己不適應這個世界的孩子們說,你會渡過的,我保證你可以的,保持怪異,保持與眾不同,當換你站在這個舞台上的時候,請將這些話傳給下一個人。」

 

在我開始劇透之前,還沒去看的人,BC正在招喚你們哦~XD 

整體而言,這部片做為娛樂片我覺得蠻好看的。

但就我看了網路上對圖靈的介紹之後,才知道原來真實的圖靈和電影裡的圖靈,是有不少出入的。就這個部分,讓我有點失望,因為我認為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事」可以編,但「人」應該盡可能的符合真實人物特質。多數觀眾看完電影後,是不會去查資料求證的,只會記得電影裡對主角的刻畫,任意改動主角的個性,對觀眾而言是對主角認識的一種誤導。我覺得實在不應該為了戲劇效果,而讓大家誤解歷史人物。關於真實圖靈和電影的差異,我會放在後面說明。

 

(以下開始針對劇情做人物分析 會有雷 請慎入)

這部片的時間軸分為三個時期:圖靈中學時期、二戰時期、戰爭結束後1950年代。片中三個時期會交錯,所以沒注意看的話可能會覺得有點混亂。

片頭一開始就是1950年代BC在偵詢室用低沉的嗓音說著

"Are you paying attention?  Good.  If you’re not listening carefully, you will miss things.  Important things.  I will not pause, I will not repeat myself, and you will not interrupt me.  You think that because you’re sitting where you are and I am sitting where I am, that you are in control of what is about to happen.  You are mistaken.  I am in control.  Because I know things that you do not know.  What I need from you now is a commitment.  You will listen closely and you will not judge me until I am finished.  If you cannot commit to this, then please leave the room.  But if you choose to stay, remember that you chose to be here.  What happens from this moment forward is not my responsibility.  It’s yours.  Pay attention."

你有在注意聽嗎? 很好。如果你不仔細聽,你會錯過一些事,一些重要的事。我不會暫停,我也不會重覆,而且你不能打斷我。你以為你可以控制將要發生的事,因為你坐在你現在的地方,而我坐在我現在的地方,那麼你就錯了。我才是掌控的人,因為我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我現在需要的只是你的評論。你要仔細聽並且在我說完之前不要評判我。如果你不能評判,那麼請你離開這個房間。但如果你選擇留下,請記得是你選擇在這裡。這一刻之後將發生的事不是我的責任,而是你的。注意聽了。」

雖然這段話對警探說的,但由這段話也可以想見,編劇不會對圖靈的故事加入太多的評判,而只是將故事好好的說給你聽,至於怎麼評論就是觀眾的事情了。

"Sometimes it’s the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有時候,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不凡的大事。」

圖靈聰明,但說話直白,不懂所謂的幽默,不擅於社交。他覺得人們說話就跟密碼學一樣,總有弦外之音,但他不知道如何解密這些話。這樣不懂與群眾互動的他,中學時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長大後在解碼團隊中也得罪了長官和同事,最後還引起警探對他的懷疑。

中學時被霸凌,克里斯多夫是他唯一的朋友也是心靈的依靠,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將他的機器叫為克里斯多夫。克里斯多夫了解他的不同,告訴他「有時候,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不凡的大事」,也帶他進入密碼學的世界。圖靈的友情也漸漸發展成了愛,還沒來得及送出告白紙條,卻被校長告知摯友病死的惡夢。那種失去友情、愛情和希望的痛苦心情,卻刻意不想被人發現的壓抑,讓人心痛。

二戰時期的圖靈,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堅信沒有所謂無法破解的加密演算法,而真正的問題在於時間。相較於其他參與計畫的人,想著如何用人力破解密碼,圖靈跳到另一個層次,想著如何製造一台比人速度更快甚至更聰明的機器來破解。

會為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勇往直前。像是堅持製造當時要價十萬英鎊的機器來破解Enigma,得不到經費便向首相邱吉爾要求掌控權,並且不留情面的開除幫不上忙的同事,造成大家對他的厭惡。在Joan無法加入團隊的時候,直接跑去她家想辦法讓她可以來工作。冒險偷偷把機密文件帶出去給Joan,為了要Joan幫忙想出解碼邏輯。甚至在Joan因為到了適婚年齡必須回家時,為了留下她向她求婚。

Joan的第一次出場,也充份展現了當時的性別歧視問題,明明同樣是解出報紙上填字遊戲的人,她卻被門口的工作人員認為是來當秘書的,甚至懷疑她不是自己解出來的。然而她卻比圖靈還快解出面試題目,編劇這段的安排真是大快人心啊XD

然而圖靈與人相處的問題,只是不擅長,不是不願意。在Joan的幫助下,圖靈也努力試著改善與同事們的關係,學習團隊合作。從一開始彆扭的拿著蘋果請大家吃,生硬的說著笑話。後來在休想出可以加快克里斯多夫機的方法時,說了一句圖靈版的謝謝-"這不是個壞主意",而休也回了他獨特的不客氣-幫圖靈吃掉三明治(劇中圖靈曾說過他不喜歡吃三明治),開始建立了團隊之間的默契。甚至在指揮官丹尼斯頓要把圖靈趕走時,團隊有著同進退的革命情感。

"Do you know why people like violence?  It is because it feels good.  Humans find violence deeply satisfying.  But remove the satisfaction and the act becomes hollow."

「你知道人們為什麼喜歡暴力嗎?因為這讓人感覺很爽。但除去了爽的部分之後,這些行為變得毫無意義。」

圖靈追求的是理智和邏輯的行為,而非情緒化的行為。在他們成功破解Enigma加密的訊息後,面臨的問題是該如何做出反應卻又不被德軍起疑。為了取得勝利結束戰爭,必需犧牲掉部分的人以顧全大局。即使他不想決定誰生誰死,但他必須這麼做。

"Am I a machine? Am I a person? Am I a war hero? Am I a criminal?"

呼應到片頭的那段話,圖靈在偵詢室對警探說完了他的故事,希望警探可以告訴他,他是機器還是人,是英雄還是罪犯。但警探卻無法回答。

在那個同性戀是違法的年代,圖靈被要求坐牢或是化學閹割,而他選了後者,因為他不想離開克里斯多夫,而且在監獄裡無法做研究。在Joan去探望圖靈的那段劇情中,可以看出圖靈的身心都被藥物摧慘,也因為藥物影響大腦,甚至連填字遊戲都沒辦法做了,而這段也是劇中唯一看到向來壓抑的圖靈,情緒徹底崩潰的地方。

「1954年,化學閹割一年後,圖靈自殺。」

「1885-1967年,約有49000名男同性戀在英國的法律下受害。」

「2013年,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給予圖靈死後特赦,並表揚他於二戰的貢獻。」

「歷史學家估計破解Enigma讓戰爭縮短至少二年,拯救了超過1400萬人。」

「這件事被政府保密了超過50年。」

「圖靈的研究啟發了被科學家稱為Turing machines的發明,也就是現在的電腦。」

圖靈最後吃下塗了氰化物的蘋果,結束生命。雖然圖靈的自殺在劇中僅用一行字帶過,但氰化物和蘋果都有在劇中出現。

圖靈為國家做了這麼多事,最後卻因為身為同性戀而遭受這樣的對待,甚至過了超過50年才得到平反。雖然電影裡對於圖靈被發現是同性戀後的遭遇,用短短的幾分鐘帶過,略為清描淡寫,比較沒辦法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圖靈的痛苦。但我想編劇的本意,就只是呈述一個故事,其他的交由觀眾評判,所以僅僅點到為止。

 

The Imitation Game

還沒看這部片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片名要叫做The Imitation Game。後來劇中唯一一次出現這個名詞,是圖靈和警探在偵詢室的對話。

「機器能像人一樣會思考嗎?」

「一般人會說不可能」

「但你不是一般的人」

「機器永遠無法像人類這樣思考,但只因為它無法像你這樣思考,就代表他不會思考嗎? 我們允許人類可以有許多的不同。你喜歡草莓。我討厭溜冰。你看悲劇的時候哭。我對花粉過敏。如果我們的大腦運作、思考方式沒有不同,那是什麼讓我們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喜好?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人腦思考的不同,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銅、鋼鐵做的腦呢?」

「說說你的論文」 

「模仿遊戲。用來判斷你是機器還是人。」

 

我想這裡的模仿,本來指的是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而當解碼團隊最後像機器一樣理智不帶感情的,靠著數學的方式決定作戰行動,決定人們的生死,他們到底該算是機器還是人類呢?

但其實關於機器會不會思考的問題,結合這部片的故事,我認為也可以延伸到人對於所謂「異己」的包容性。我們可以接受人腦思考的不同,卻不承認機器思考的不同,所以機器必預模仿人類的思考方式,才會被認為是有思考,被認同。同樣的,當我們的與眾不同,是不被大眾所接受的呢? 是否我們也為了可以安然度日,為了可以被認同,而「模仿」了大家可以接受的樣子呢?

 

關於劇中和真實的差異

以下內容摘自克里斯蒂安‧卡里爾:《模仿遊戲》是對艾倫‧圖靈的拙劣模仿 及 這篇文章

1.真實的圖靈,其實是個幽默活潑的人。(劇中變成不會社交的怪咖...差太多了) 

2.真實的皇家海軍中校丹尼斯頓,是貨真價實的密碼破解專家,他打造出來的模版後來為圖靈傳承所用,絕非電影裡演的那種無知大老粗。

3.化學閹割讓圖靈長出胸部,但這段期間,圖靈仍舊有研究成果產出。

4.關於自殺論,不少認識圖靈的人(包括他母親),都證實他堅毅不拔的接受了不公不義的判決,而且在下一個年度依然滿懷熱情的進行新的研究計畫,他們完全看不出圖靈在死前有任何心情低落的跡象,他也沒有留下任何遺書。驗屍官的判斷是「他沒注意而吃了有氰化物的蘋果」。圖靈死前在自己組裝的實驗室裡,以氰化物進行實驗,但蘋果從來沒有被拿來做氰化物實驗。(可能是誤食,但也可能是被...)

5.圖靈沒有被警察懷疑是蘇聯間諜過,而是因為家裡遭小偷,他自己報了警(非電影裡鄰居報的警),事後改變說詞企圖隱瞞他和犯人的關係,才被警方發現了他和犯人的同性戀關係。

6.解碼機並沒有被叫做克里斯多夫,而是Bombe,源自較早波蘭做的解碼機Bomba。

7.圖靈和克里斯多夫的同樣興趣是數學跟化學,而非編碼與密碼。克里斯多夫的確是因感染牛結核而病故,但是突然間急病去世,死訊也不是由校長告知,而是由舍監透漏消息。克里斯多夫死後,圖靈並沒有像劇中一樣裝不熟,大家都看的出他的難過,而且他也因此跟克里斯多夫的家人變得更親近。

8.圖靈和克理斯多夫之間偏向圖靈單戀,而不像劇中雙方曖昧。

9.圖靈並非獨自設計出Bombe machine,而是和一位劇中沒提及的數學家Gordon Welchman合力完成。

10.Joan本來就在Bletchley Park裡從事文書工作,也曾從事政府加解密相關工作,是劍橋的數學奇才,後來憑著她卓越的數學能力加入圖靈的團隊。她和圖靈在劍橋時就已見過面。

11.圖靈和Joan兩人互相感興趣,即使沒有生理因素。他們一起工作,一起約會看電影,即使沒有生理碰觸。他們相處愉快,圖靈還介紹自己的家人給Joan。圖靈在求婚當天就告訴Joan他是同性戀,即使他們曾一起討論未來,包括小孩,但最後這段婚約在1941年夏天結束,圖靈引用了Oscar Wilde的詩結束婚約。

12.破解密碼後,決定誰生誰死的軍事行動,並不是由圖靈的團隊所決定,而是Menzies(劇中Mark Stronge演的MI6長官)的工作。

13.圖靈和John Cairncross(劇中的蘇聯間諜)並不在同一個單位工作,所以根本沒有見過面。

14.在圖靈被發現是同性戀後,曾寫信告訴Joan這件事,但Joan有沒有去探望圖靈並不可考。

 

關於Enigma 

真的是看ptt電影版長知識,版友提供的Emigma介紹影片,雖然是英文的,但有字幕,而且解說的也很簡單清楚,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哦~

Enigma運作原理及可能組合計算篇

Enigma破解原理篇

原來弱點是加密過後的字母不可能會是原來的字母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全站熱搜

    丹妮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